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发布时间:2017-05-11 12:05:00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领学校改革与发展全局,充分发挥全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示范作用,将黄炎培大职业教育思想深度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形成“坚持一个引领,实施四大战略”的发展思路,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一、坚持一个引领,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走以优化治理结构为核心的依法办学之路

(一)凝练办学理念。学校树立高等教育意识、职业教育意识、质量兴校意识、人才强校意识和开放办学意识,秉承明确方向办学、遵循规律办学、依法依规办学和讲求实效办学的四大办学原则,弘扬黄炎培“一发展,三准备”的职业教育思想,围绕重庆市现代产业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举合作发展之旗、走内涵建设之路,逐步形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思想和“以行业为先导、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目标”的办学理念。

(二)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完善以学校章程和二级管理体制为重点的内部治理结构。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较早地在市内高职院校进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出台《校院二级管理办法》。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深化人事权限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学校管理体系,形成五大类制度汇编,探索建立了一套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三)创新职业教育德育。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将“敬业乐群”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深度融入德育工作,加强专业教育和培育职业精神有机结合,推进教学、团学一体化建设,实施“五个一”工程(培养学生树立一个志向,学好一门知识,练好一门技能,涵养一门艺术,热爱一项体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工业文化、职业文化、大学文化、传统文化、自然文化“五位一体”校园文化生态。创新现代职业教育德育模式,探索和实践了以“为人、为事、为业”为主要内容的德育教育“分年级”育人模式,《高职学生职业素质“一体二翼三化”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荣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现代职业教育德育新探》入选教育部《高校德育成果文库》。

二、大力实施质量立校战略,走以提升专业竞争力为核心的内涵发展之路

(一)优化专业布局。面向中国制造2025关键领域,紧密对接重庆市及两江新区产业体系,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围绕“服务社会设专业、工学结合建专业、校企合作强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以重点专业建设为核心,优化专业布局和结构,建立了制造类专业群等十大专业群,学校主体专业与重庆及两江新区产业契合度高达82.11%,凸显产业支撑型专业特征,形成学校的办学优势和鲜明特色。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实施人才培养质量行动计划、高等职业教育创新行动计划,将“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知识与技能并重等思想融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强调做中学和学中做,理实一体化教学。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作用,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形成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发挥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作用,探索出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和以双元制为基础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三)推进创新创业改革。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的有机融合,在全市高校率先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办公室,构建“1+3+9+N”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运行机制,建设“一空间四平台”的众创空间。完善就业创业课程教学体系。“临空梦飞翔·众创工场”获得2015年重庆市首批众创空间授牌及首批示范性众创空间5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

三、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走以领军人才引进和培养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实施“高层次人才汇聚工程”。以品牌、特色专业建设为抓手,以培养省级以上教学名师为突破口,以培育省级以上教学团队为重点,构建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高技能的兼职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组成“双师型”教学团队模式。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管理、评价、考核机制,

培养和引进一批专业建设急需的教授、博士、教授级高工等,形成一批领军人才。现有教授、博士各53人。

(二)实施“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提升工程”。完善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实施“311”双师素质培养工程,提高教师实践教学和工程实践能力,建设一支教师和工程师资格兼具、教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兼备的教师队伍。学校45%的教师具海外的培训经历,140余名教师获得海外师资资格证书,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教师队伍。

(三)实施“企业骨干人才柔性引进工程”。根据不同专业和课程特点,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建立了完善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学校定期举办兼职教师培训,提高兼职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各二级学院把兼职教师参加教研、教改活动纳入常态工作管理。

四、大力实施科研兴校战略,走以提升应用研发和技术服务与推广能力为核心的创新发展之路

(一)组建四大研究团队。学校整合科学技术带头人、企业行业技术骨干、青年教师、学生等资源,培育校企合作科研团队、师生共建科研团队、跨界科研团队、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团队等四大研究团队,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申报国家、市级科研项目,开展应用技术服务。通过团队打造,获国家级及市级课题99项;以应用技术研究所为依托,承接横向项目10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500多项。

(二)打造四大科研平台。建成博士工作站、教授工作室、科研信息化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等四大平台和20个应用技术研究所(院、中心、室)、构建了学校-科技处(合作交流处)-二级学院-应用技术研究所等完善的高职特色研究机构格局。

(三)开展“四技”服务。面向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学校承接长安集团、力帆集团、重庆元创集团等市内外企业的技术服务90余项目,解决了重庆元创集团汽车白车身焊装夹具生产线,工业机器人集成系统关键技术,为企业增产约2000万元。

五、大力实施开放活校战略,走以提升国际化水平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核心的开放发展之路

(一)实施四大合作战略。即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校合作、国际合作等四大合作,与150余个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两江新区等开展校地合作项目30余项;与重庆理工大学等开展校校合作项目20余项;国际合作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原则,积极开展师生国际交流、中外合作办学、海外技术服务、留学生教育等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在俄罗斯设立中国首个职教领域海外“鲁班工作坊”,连续三年获得重庆市教育国际化综合奖补高职类第一名,成为重庆市首个百千万计划中方项目院校和重庆市高职院校国际交流联盟理事长单位。

(二)深化产教融合。对接“中国制造2025”,学校启动“重工制造2020工程”,建设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通过与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组建股份制的“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华中数控学院”,探索“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机制。学校牵头组建机械行业智能装备制造(西南)职业教育集团和重庆智能制造职业教育集团,探索建立基于产权制度和利益共享机制的集团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

(三)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大力弘扬黄炎培“社会化、平民化”的职业教育主张,不断拓展职业教育领域,实现教育公平的价值追求。实现国家级“国培”项目零的突破,承担多个高职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建成渝北区双凤桥街道就业联盟培训基地和王家街道农转城人员“直通就业”培训基地。近年来,社会培训15838人次,培训收入达2073万。面向社会开展多层次、多类别的社会鉴定服务,学校职业技能鉴定所被评为“全国首批示范职业技能鉴定所”。

学校通过实施“坚持一个引领,实施四大战略”的发展思路,实现了办学多领域突破和高水平成果涌现。成为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精品课程3门,全国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11项,二、三等奖45项,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三次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等荣誉称号。今后,学校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团结奋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把学校建成 “全国一流、世界知名 ” 的应用型高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