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大职业教育辞典》

发布时间:2023-07-25 11:06:08  作者:李兴军  来源:中华职业教育社  浏览次数:

当前,教育学领域涌现出一股声势浩大的名词和概念创新热潮[1]。置身于这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概念之中,欣慰与苦恼并存[2]。教育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要从教育学基本概念的分辨与澄清入手[3]。职业教育也不例外,泛滥丛生、虚空主观和原创缺失等现象屡屡发生,杜东阳等研究人员不免慨叹,“这些概念咱搞研究的人都不懂,一线可怎么落实?”。

比如,根据法治需要,“职业高等院校”联席会变更为“高等职业学校”联席会,尚可理解。称新近升格学校为“职教本科”,还是“本科职教”?就得争论一番。再问“全链条式复合型产教融合技术技能人才实训平台”何意?则莫之能对。好(不)容易有人解答,在贾方亮、刘飞飞等一线教师看来,也不过是读起来上口、听起来高深,思考后觉得自己水平太低,完全搞不懂啥意思,但觉得对方很牛,即所谓“不明觉厉”。

当我们穿越职业教育概念丛林时,能看到“教材”转“学材”论文数篇,培养模式、课程理论、标准体系映满眼帘,原本耳熟能详的“备课、讲课、下课、作业”这些词明显跟不上潮流和节奏!事实上,职业教育的基本概念正遭遇大规模、大范围、大声势、大跨度的异化。闫智勇等认为,名词越宏大越干不了实事,名词、概念抽象程度越高,就越会成为上位概念,其操作性就会越来越弱[4]

因此,为建构中国话语体系的职业教育学,迫切需要对其概念、范畴和称谓系统等关键问题加以概括、提升和统一。让各界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对待此起彼伏的概念、口号和主张,让职业教育回归本源、回归平实。在此过程中,编纂一部作为工具性、基础性、权威性的《大职业教育辞典》,显得十分重要。

一、概念繁多已积重。职业教育诞生之初,就有不少好事者喜欢造新概念。1934年,爱国知识分子邵祖恭就批判说“教育者,学而已……此种滥用政治名词、经济术语,文人积习,不图以科学自命之教育学,亦蹈此陋,殊为惋惜。”[5]发展到今日,已成顽疾。很多文献,初看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细看则“一行白鹭上青天——越扯越远”。每个字都认识,连起来却难解其意。遇见一些新概念、新名词,想查文献把内涵搞明白,可谓“上穷碧落下黄泉——找权威”,“两处茫茫皆不见——更迷糊”。“教育言论多玄妙不可解,意想不到,匪夷所思。其言愈诡,为学愈苦……其论至职业教育愈怪,而信者愈众。稍有非难,群起笑之,至不可以理喻……”[6]邵祖恭所谈这个魔咒,已愈演愈烈,无止无休。杜东阳调侃某些“言必称希腊”的先生中文基础不扎实,某些号称“扎根”创新的词汇模棱两可、全靠顿悟,好比秘籍口诀,颇有道理。实际上,好的概念应是本土语境自然生长出来的,而不仅靠翻译后,胡乱嫁接或生搬硬套。好的概念,应以切合于教师理解为先,适应学者研究次之。《荀子·正名篇》曾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名有固善,径易而不拂,谓之善名。”一些沿用百年的概念,如教材、教法、职业指导,何必更替?“职业核心能力”与“关键能力”“通用能力”“综合素质”“基础(本)技能”“软技能”“通用技能”“共同能力”等各自为政,相互攻讦[7],孰是孰非?好的概念,应名实相符和有利于业务管理,而非一门一群或某派某人的专有称谓,更要斩断名利纠葛。为解认知困境和研究之苦,业界实在需要一本职教辞典来正本清源。

二、术语统一缺基础。“正名”是中国哲学和文化研究的重要起点,外国同样也重视。席勒认为,“一个真正的定义要恰如其分,确乎牵涉到对被定义之事物性质的全面认识。”海德格尔也说,“真正的科学‘运动’是通过修正基本概念的方式发生的。”[8]学术交流的前提是拥有共同“语言”,职业教育政策制定也需要统一“文字”。新名词一旦被写入文件,就成了政策名词。对这些名词,起草者要像做学术研究那样,先界定其内涵和外延,分析其是否合乎逻辑和客观实际,审视其科学性,然后才能发布施行。假如命题、概念或理念不清晰、不严谨、不合乎逻辑,对学术既无益处,在执行中也会流于形式[9]。因此,在建构职业教育学基本概念和术语体系过程中,应遵循单一性、简明性和专业性等原则,呈现完整的教育现象及其内在联系[10]。否则,词不达意或以词害意,经常争论得面红耳赤,很多时候是因为大家对同一个名词及其所包含的意义的认识不同所致。求取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共识的前提是均置身于数学语境。否则“民科”带节奏,误导青年。如某自诩毒舌老师者捧职业高中而抹黑技工学校,混淆视听。技工教育在某些地区得不到应有重视,也与话语权不充分有关。因此,职业教育学科(或称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的良性发展呼唤基本概念与术语体系的构建,职业学校和职业技能培训管理也呼唤一套科学的称谓系统。或者说,鉴于概念思维的习惯模糊性,节约公共资源的必要性,推动职业教育的公益性,业界实在需要一本职教辞典来以正视听。

三、职教前贤有珠玉。编撰辞(词)典是一项大工程,是一个大事业,是一门学无止境的大学问。职业教育辞典需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解决“好不好”的纠结。近期,关注《教育与职业》前208期文献整理工程,发现前贤已有探索,不由惊讶,继而惊叹。同在1934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出版由何清儒、郑文汉编著的《职业教育名辞简释》[11]。该书收名辞83个,并附中英名辞对照表。开门见山指出“无论研究何种学术,所用的名辞必有共同确定的意义,然后传达观念,交换意见,方可有清楚一致的了解。所以名辞的统一,是研究学术一步重要的工作”。对“职业教育”界定为:“以人的职业生活为对象,求人与事的适合,以达发展个性、服务社会为目的。职业教育的实施,应根据个人差别,并且在组织上、方法上、设备上,应适合职业界的实际状况。职业成功不专在学识技能,所以职业教育对于做人的教育,应认为重要部分”。对“职业成功”则界定为:“个人在职业上,能达到人与事适合的境地,充分应用才力,促进事业发展。金钱、位置、名誉,都可为成功的副产品,不是成功的本质。”何清儒发表过我国第一本《现代职业》《职业教育学》《职业指导学》,连续创造三个第一。郑文汉撰写大量职业心理与职业指导论文,开创先河。虽然《职业教育名辞简释》繁体难辨、文白夹杂,但十分易懂、春风拂面,堪称经典。何郑版职教辞典珠玉在前,顾明远版《教育大辞典》参考在侧,在物资、技术、数据等高度发达的当下,编撰一本职教辞典正当其时,应该没有前人挑灯手写那般艰难。

四、今人当思计深远。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是个法定统称,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技术与职业教育”同义,也和学界常用的“职业技术教育”一致,它既包括职业学校教育也包括职业培训,既包括中等职业教育也包括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性”作为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之一,近年来却遭遇不小挑战,“去职业性”或“缺职业性”各有表现[12],值得警惕。2022年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正推动职业教育从层次到类型、从单一到多元、从封闭到通达、从统一到下放、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13]。不仅关注到职业学校教育,也关注到职业培训。不仅涵盖教育部门管理的中高等职业学校,还囊括人社部门管理的技工院校。不仅聚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还兼顾产业工人队伍和技能型社会建设。与此同时,职业教育面临人口红利减弱、就业导向功能弱化、区域发展不均衡等挑战。因此,职业教育范畴已十分广泛,何郑版等典籍毕竟久远,情景不可同日而语,难当阐释源流的重任。今时论著虽汗牛充栋,又过于纷繁复杂,此消彼长,难有弥合分歧的定论。职业教育大发展,需要产业、行业、企业、专业、职业等要素密切联系[14],离不开政校企协多方协作。正如黄炎培所言“只从职业学校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教育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15]。据此考量,为深远计,职业教育辞典应代表着职业教育学科发展和研究水平,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将职业教育领域知识汇集,用条目形式编纂成册供人学习查阅的工具。可名为《职业教育辞典》,也可名为《职业教育大辞典》,更可名为《大职业教育辞典》,方显其革故鼎新、开放包容的格局。期待大典包罗产教研学,超越部门壁垒,摈弃学派纷争,有译须信达雅,自创则诚平实,清朗易查,韦编不绝,泽被后世。


参考文献

[1]余清臣,宋兵波.在教育学名词热潮背后——论教育学概念的创新[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8(03):17-22.

[2]石中英.穿越教育概念的丛林[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7(06):20-21.

[3]陈桂生.教育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略议教育学的基本概念[J].教育学报,2018,14(01):3-12.

[4]闫智勇,吴全全.教育改革要避免坠入概念创新的漩涡[EB/OL]. [2023-05-30][2023-07-15]. https://mp.weixin.qq.com/s/qWcQNhNeXRnColXaMtwHEw.

[5]邵祖恭.反职业教育论[M].南京:京华印书馆.1934:49.

[6]邵祖恭.反职业教育论[M].南京:京华印书馆.1934:2-4.

[7]谢良才.论职业教育学科术语的规范性[J].中国科技术语,2016,18(04):9-15.

[8]南海.职业教育的逻辑[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1-2,16-26.

[9]欧阳河.新发展需要新思路和新方法[J].江苏教育,2019(36):1.

[10]项贤明.论教育学的术语和概念体系[J].教育研究,2018,39(02):43-51.

[11]何清儒,郑文汉.职业教育名辞简释[M].中华职业教育社,1934.

[12]李兴军.职业教育名实与本末之思——邵祖恭“去职业性”技术教育思想述评[J].职业教育(下旬刊),2023,22(05):74-80.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导读》[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03):31.

[14]吕景泉.五业联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新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0):30-36.

[15]秦咏红.黄炎培的职业教育之问、解答及启示[J].当代职业教育,2018(06):4-10.